找到相关内容271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慧峰法师 纽国Kiwi出家第一人

    screen.width-333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333">   慧峰法师 纽国Kiwi出家第一人   纽西兰籍慧峰法师是第一位当地Kiwi人成为佛光山的出家弟子,他与佛光山结缘的经过更受到当地人津津乐道。   原本只是跟随喜好听经闻法的叔叔到北岛佛光山听经的慧峰法师(图/北岛佛光山提供),因为好奇佛理而在二十多岁进入佛教,清秀的面孔夹杂在一群拜佛的华人团体...

    慧峰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3153879743.html
  • 灭相颂与灭罪颂

      为世人说佛理,若太艰深,则难懂,所以必须创作一些通俗易懂的作品,使人们便于诵读,记忆在心。这样的作品就叫做“颂”。慧能在大梵寺讲说《坛经》时,也为听颂的目的在于,“令汝迷者罪灭”,即纠正众人信佛...印宗,也是大根之人,慧能可以引经据典。为他讲说深奥的佛理,使他转迷成悟。而对一般的世人,慧能就不能像对印宗一样直接宣讲佛理,而要用《灭罪颂》这样浅显的文字,来开导他们,甚至教他们具体怎样做。所以,在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3881511.html
  • 学习佛法一定要有愿力

    学习佛法一定要有愿力 最近有不少同修问了同一个问题,就是学佛学了多年,佛经也读了不少,但不知为什么不得法?难道这里面还有什么绝窍吗? 虽是同一个问题,却有不同的因缘,但绝窍无疑是没有的。 一真认为,造成这种原因的根本是没有愿力。愿力对于一个学佛的人来说,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。 我们学佛若仅仅是将佛学作为一般的信仰,没有求法的大愿力,没有了却生死的愿力,想深通佛理也是不可能的。 之所以叫愿力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40082045.html
  • 论六朝时期岭南的佛教及其与官僚士商的关系

    入藏微山创寺”。(注:慧皎:《高僧传》卷十三“释慧敏”,第487页。)六朝时期岭南本土高僧兴趣不在佛教义理的探讨上,而是在兴建寺院及一般的弘法活动上,因而,这就使得岭南本土没能产生出精于佛理的高僧。《广东通史》云:“尽管多有西土及本国岭北名僧到来译经传道,而广东本地还是少出深研经典,精通佛理的高僧”。(注:方志钦、蒋祖缘主编《广东通史·古代上册》,广东高教出版社,1996年,第409页。)广东如此...

    丁邦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62841234.html
  • 悟道心境——苏州平江路礼耕堂德梵禅画作品诠析

    与心灵相映律动的笔墨魅力,也就是所谓禅画中最高布局的佳构了。  中国水墨画的意境深受佛理的影响,可以从宋元以后的禅画中得到印证。禅画虽从唐代僧人贯休写十六罗汉开其端倪,但文人画以水墨写意到了北宋才真正兴起,所以宋元时代高僧大德以禅画度众生之事屡见不鲜。在中国画史上,以王维为代表,创风气之先。作品被称之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,他精研佛道,深受佛理与道家的熏陶,故能写出寂静自得的意境。  德梵,性情中人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2461992.html
  • 为初机学佛者进言

    屈指难数,究其原因,今人不研究人生之根本,只粗知人生之皮相,所以一遇到艰深的佛教理论,便不易明白。自从向他们简单介绍了一点佛理之后,他们才如梦初醒。  为学者应不耻下问  一天,有一位大专毕业生,他是...若没有是,非亦不可得。一切诸法,莫不皆然。”我对他讲了一段时间之后,他才傲气平息,临别时,并说下次再来请教。  佛理未明不应乱下批评  有某先生在大学执教多年,时常来馆借书回家阅读,大约有两年多了,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1847651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:显密问答录 14、藏地民众信仰现状之分析

    都已耗去了大半精力,在这种情况下,还能保证手不离念珠、口不忘心咒、身不停礼拜、意不辍祈祷、行不断供养,的确堪称难能可贵。   就整体水准而言,他们在佛理上确实无法与僧人们比肩。不过若换一个角度,我们...依靠,故很多藏族人尽管大字不识一个,但他们在临死时也出现了很多往生的瑞相。更有一些虔信三宝的藏族人,最后竟是以虹身成就的方式彻底超脱了生死。对他们来说,不懂佛理、不善于辩论,并没有妨碍他们的自在往生。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索达吉堪布|显密问答录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021211252.html
  • 佛教思想对唐代诗词的深远影响

    佛教思想对唐代诗词的深远影响  作者:庄晓燕   [摘 要]影响唐代诗词却以佛教为主,主要是与当时佛理的盛行有关。佛教禅理“随风潜入夜 ,润物细无声”影响下 ,使唐诗达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。充满佛理...、道三家兼收并蓄。而主要影响唐代诗词却以佛教为主,主要是与当时佛理的盛行有关。这种繁盛之极的佛教理念使得当时诗歌弥漫着佛学气息。虽然对儒、释、道三家同样表现出兼收并蓄的开阔胸怀。但对佛教的景仰崇敬之情...

    庄晓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53269750.html
  • 助念之要

    的时候发生障碍?一般而言,在于平日对佛法教理研究不多,对释迦牟尼佛所开示的佛理,理解不深,遇到障碍时,无法以佛理来引导自己排除困境。因此,临终遇有种种境界现前时,自己就拿不定主意,就失了正念。   尤其在一个人快临命终时,因为他平常与一般人来往,有“是非人我”等种种问题,大都放不下;就家庭而言,诸多家人、家事,也放不下,这是对佛理未能深入了解所致。在此时刻,助念就显得非常...

    徐自民讲述 黄德川敬记

    临终 助念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0/1958086025.html
  • 学佛女众该不该与男众保持距离?

      不少学佛的女众,是在现实遇到困难或感受到苦痛以后,才来学习佛法的。在学法初期,由于不懂佛理和戒律,在亲近法师或其它男众的过程中,往往发生思想和行为的颠倒和错位。举例表现如下:   1、把师父当精神病医生,不是为求解佛法,而是偏离成为找个可以耐心听自己倾诉的对象,从而产生感情上的依赖。并不依据佛法从自己找出病之所在加以解决,而是一味外求。   2、在与男众的接触中,不重威仪,说话...

    佚名

    |女性|戒律|妇女|女众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9/07432014636.html